一種共振喇叭的制作方法
共振喇叭的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音頻播放設備,特別是指ー種通過使與其接觸介質發音的共振喇叭。以及共振喇叭音質,共振喇叭作用的制作知識介紹。
背景技術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聽音樂也成為了廣大民眾休閑時陶冶心情的方式之一,而現今,大多數用于播放音樂的音響都是采用傳統的錐盆式揚聲器,錐盆式揚聲器主要由永久磁鐵、音圈、和錐形紙盆組成,永久磁鐵通過軛鐵在磁路的環形氣隙中產生ー個磁場,和錐形紙盆相連的音圈插入環形氣隙中,永久磁鐵被外部的軛鐵所包圍,從而可以免遭外界雜散磁場的干擾,反過來也可以減小永久磁鐵磁場對外界的影響。當聲音以電流的形式通過磁場時音圈便會因電流強弱的變化產生不同頻率的震動,進而帶動紙盆發出不同頻率和強弱的聲音。但是,錐盆式揚聲器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不足,如:首先,錐盆式的揚聲器指向性很差,需要有一定的腔體,體積大等而傳聲的原理是,經過喇叭水平180度震蕩空氣傳遞達到音效效果的,且有一定的局限指向性;,你必須站在音箱的前面,才能聽到較完美的聲音,特別是高音的部分,如果你站在音箱的側面,有些背景或伴奏聲音就聽不到了 ;其次,聲音衰減較大,當你靠得太近會發現聲音很大,而距離稍遠吋,你又覺得聲音小了許多;再者,由于需要一個用于消除揚聲器的聲短路、抑制其聲共振、拓寬其頻響范圍、減少失真的箱體,進而使得體積較大。共振喇叭就不會,而本共振喇叭則不需要腔體,而卻體積小,它的傳聲原理是,是讓音頻經過轉換后以機械振動介質面(針對各種材料,玻璃,塑料,金屬,木材,復合材料,甚至ー些纖維材等),使介質整個物體產生共振,從而使物體播放出悠揚樂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共振喇叭,其是ー種與傳統的揚聲器同一性質的產品,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錐盆式揚聲器聲音指向性很差、聲音衰減較大、體積大。以上為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共振喇叭,其包括外殼體、共振傳遞支腳、聚磁能裝置以及音圈,其中所述外殼體具有一內腔,所述聚磁能裝置以及音圈均設置在所述外殼體的內腔中,所述共振傳遞支腳與外殼體之間連接有弾片,所述共振傳遞支腳通過所述弾片懸掛的固定在所述外殼體上,所述音圈包括線圈以及筒狀的線圈架,所述線圈繞制在所述線圈架的軸面上,所述線圈架固定在所述彈片上,所述線圈架與所述外殼體之間形成懸掛結構,所述聚磁能裝置固定在所述外殼體的內側壁上,并位于所述線圈圍繞的電磁感應圈中。優選方式:所述外殼體為鑄鐵殼體。優選方式:所述共振傳遞支腳為鋁質支撐腳,所述共振傳遞支腳放置在共振介質上的一端設置有一可與介質面相貼合的共振片。優選方式:所述聚磁能裝置包括上磁鐵、下磁鐵以及夾設在所述上磁鐵以及下磁鐵之間的軛鐵。優選方式:所述彈片的外邊緣固定在所述外殼體的腔口上,所述線圈架位于所述外殼體的內腔中并固定在彈片的中心部位,所述共振傳遞支腳固定在所述彈片的中心部位與所述線圈架相對應的另一側。優選方式:所述彈片為鋼彈片。優選方式:所述彈片外邊緣上徑向的延伸設置有若干個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固定連接在所述外殼體的腔口上,所述共振傳遞支腳以及線圈架分別固定在所述彈片兩側面的中心部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共振喇口八,其瞬態特性更好、聲還原更佳、無指向發音、頻響曲線平直,共振喇叭可以360°周率傳播,而且體積小巧便攜,使用方便,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改變喇叭的音質,能有效的滿足使用者自由地欣賞音樂,享受更佳舒適共振喇叭帶來的音樂品質生活。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共振喇叭,其包括外殼體1、共振傳遞支腳2、聚磁能裝置10以及音圈20,其中所述外殼體I具有一內腔,所述聚磁能裝置10以及音圈20均設置在所述外殼體I的內腔中,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與外殼體I之間連接有彈片30,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通過所述彈片30懸掛的固定在所述外殼體I上,所述音圈20包括線圈21以及筒狀的線圈架22,所述線圈21繞制在所述線圈架22的軸面上,所述線圈架22固定在所述彈片30上,所述線圈架22與所述外殼體I之間形成懸掛結構,所述聚磁能裝置10固定在所述外殼體I的內側壁上,并位于所述線圈21圍繞的電磁感應圈中。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將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放置在共振介質,如放置在木質桌面上,所述線圈21通電,所述線圈21中產生感應磁場,所述聚磁能裝置10位于所述線圈21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所述聚磁能裝置10帶動所述外殼體I與所述線圈架22作相對運動,進而產生振動,并通過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將震動傳遞給共振介質,使介質震動發音,由于輸入所述線圈21的是音頻電流,進而使所述線圈21中產生的電磁感應強弱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從而造成所述外殼體I與所述線圈架22作相對運動的強度也不斷變化,向所述共振介質傳遞的振幅也隨之發生變化,使共振介質發出與音頻電流的頻率相同的聲音。較佳實施例:所述外殼體I為鑄鐵殼體。較佳實施例: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為鋁質支撐腳,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放置在共振介質上的一端設置有一可與介質面相貼合的共振片201,本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時,利用所述共振片201能夠更完整的將來自于五哦述彈片30的振幅傳遞給介質面。較佳實施例:所述聚磁能裝置10包括上磁鐵11、下磁鐵12以及夾設在所述上磁鐵11以及下磁鐵12之間的軛鐵13,本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時,利用上磁鐵11與下磁鐵12之間夾設軛鐵13的結構使所述聚磁能裝置10的兩極分別位于上下兩端,使其在所述線圈21中能夠更加敏銳的作出切割磁感線的動作。較佳實施例:所述彈片30的外邊緣固定在所述外殼體I的腔口上,所述線圈架22位于所述外殼體I的內腔中并固定在弾片30的中心部位,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固定在所述弾片的中心部位與所述線圈架22相對應的另ー側,本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時,所述彈片30固定在所述外殼體I的腔口上,形成一鼓膜,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以及線圈架22分別固定在所述彈片30兩側面的中心部位,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以及線圈架22均與所述外殼體I構成懸掛結構。較佳實施例:所述彈片30為鋼弾片。較佳實施例:所述彈片30外邊緣上徑向的延伸設置有彈性臂31,所述彈性臂31固定連接在所述外殼體I的腔口上,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以及線圈架22分別固定在所述彈片30兩側面的中心部位,進而使所述線圈架22與所述外殼體I之間的相對運動更加細微,并能夠將這種細微的振動通過所述共振傳遞支腳2傳遞到介質面上。綜合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發明目的,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經在實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驗證,而能達到預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也可以根據這些原理進行變換,因此,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切在申請專利范圍中所提到范圍內的所有替換內容。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所作的等效變化,皆屬本案申請的專利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共振喇叭,其包括外殼體、共振傳遞支腳、聚磁能裝置以及音圈,其中所述外殼體具有一內腔,所述聚磁能裝置以及音圈均設置在所述外殼體的內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傳遞支腳與外殼體之間連接有彈片,所述共振傳遞支腳通過所述彈片懸掛的固定在所述外殼體上,所述音圈包括線圈以及筒狀的線圈架,所述線圈繞制在所述線圈架的軸面上,所述線圈架固定在所述彈片上,所述線圈架與所述外殼體之間形成懸掛結構,所述聚磁能裝置固定在所述外殼體的內側壁上,并位于所述線圈圍繞的電磁感應圈中。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共振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為鑄鐵殼體。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共振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傳遞支腳為鋁質支撐腳,所述共振傳遞支腳放置在共振介質上的一端設置有一可與介質面相貼合的共振片。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共振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磁能裝置包括上磁鐵、下磁鐵以及夾設在所述上磁鐵以及下磁鐵之間的軛鐵。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共振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的外邊緣固定在所述外殼體的腔口上,所述線圈架位于所述外殼體的內腔中并固定在彈片的中心部位,所述共振傳遞支腳固定在所述彈片的中心部位與所述線圈架相對應的另一側。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共振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為鋼彈片。
7.按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種共振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外邊緣上徑向的延伸設置有若干個彈性臂,所述彈性臂固定連接在所述外殼體的腔口上,所述共振傳遞支腳以及線圈架分別固定在所述彈片兩側面的中心部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共振喇叭,其包括外殼體、共振傳遞支腳、聚磁能裝置以及音圈,其中所述外殼體具有一內腔,所述聚磁能裝置以及音圈均設置在所述外殼體的內腔中,所述共振傳遞支腳與外殼體之間連接有彈片,所述共振傳遞支腳通過所述彈片懸掛的固定在所述外殼體上,所述音圈包括線圈以及筒狀的線圈架,所述線圈繞制在所述線圈架的軸面上,所述線圈架固定在所述彈片上,所述線圈架與所述外殼體之間形成懸掛結構,所述聚磁能裝置固定在所述外殼體的內側壁上,并位于所述線圈圍繞的電磁感應圈中。
標簽:共振喇叭